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马旭研究员、杨英研究员团队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包巍教授、刘步云教授团队近日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杂志发表论文,在国际上首次从“双亲视角”系统揭示了育龄人群中父母各自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水平对不良出生结局风险的独立作用,以及父母双方孕前BMI水平对于出生结局的联合作用。
该研究显示,育龄夫妇孕前不健康BMI与包括自然流产、早产、出生缺陷在内的多种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显著相关,备孕夫妇双方在孕前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对子代健康至关重要。
研究基于近900万个家庭组
马旭介绍,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理论揭示了生命早期胚胎发育环境对子代近期和远期健康的深远影响,而新兴的健康与疾病的父方起源概念进一步将研究焦点扩展至父母共同的孕前健康状态。母亲肥胖已被证实是不良出生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单纯父亲肥胖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父母双方均肥胖对不良出生结局发生风险的联合作用尚不明确。我国自2010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NFPCP),积累了近亿对夫妇双方完整孕前BMI数据,并对妊娠的父母-子代家庭组进行了妊娠结局随访。这为破解双亲孕前BMI健康协同机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窗口。
该队列研究纳入我国31个省(区、市)2010—2020年参加NFPCP的878.7096万个具有完整夫妇双方孕前BMI数据并完成妊娠结局随访的父母-子代家庭组。根据我国肥胖工作组的标准,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BMI<24.0,BMI<18.5为体重过低,24.0≤BMI< 28.0为超重,BMI≥28.0为肥胖。结局事件包括自然流产、医学人工流产、早产、小于胎龄儿(SGA)、大于胎龄儿(LGA)、出生缺陷及围产期死亡。
父母BMI不正常对子代危害大
研究发现,LGA的发生风险随母亲和父亲孕前的BMI水平升高而升高,SGA的发生风险则随母亲和父亲孕前BMI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母亲和父亲孕前BMI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增加包括自然流产、医学人工流产、早产、出生缺陷、围产期死亡在内的其他不良孕产结局的发生风险。
在父母双方孕前BMI对不良出生结局的联合作用方面,与父母双方BMI均正常者相比,父母单纯一方或双方孕前不健康BMI水平均与自然流产、医学人工流产、围产期死亡、早产、出生缺陷及复合不良分娩结局的风险增加相关。父母双方均肥胖时,子代发生围产期死亡的风险增加17%;父母双方均体重过轻时,子代发生围产期死亡的风险增加12%。此外,父母双方均肥胖的子代发生LGA的风险增加70%;父母均体重过轻的子代发生SGA的风险增加57%。
在对复合不良出生结局(整合多种不良出生结果的综合指标)的影响方面,与父母双方BMI均正常者的子代相比,若仅母亲肥胖而父亲BMI正常,则子代发生复合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升高10%;若仅父亲肥胖而母亲BMI正常,该风险升高4%;父母双方均肥胖时,该风险升高16%;父母双方均体重过轻时,发生复合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升高8%。
杨英表示,“基于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的差异,不宜套用西方的模式,中国人的问题要自己解决”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一直以来的研究共识。
“这些研究结果对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体重管理指导和精准的生育健康咨询有重要价值,提示备孕家庭须将‘双亲体重共管’作为健康生育的必选项,将生命早期健康风险防控窗口前移至孕前阶段,构建起覆盖孕前—孕期—分娩—子代的全链条健康防线。”杨英强调。(记者甘贝贝)
转自:学习强国
编排:组宣部
审校:王玮
终审:孙伟荣